第7章
吳大寶這次是打著和冷香姑娘春風一度的心思去的,他將家裡的所有積蓄都拿了出來,懷裡除了新得的雙胞胎五十兩賣身銀子。
還有這些年馮氏刺繡積攢起來的碎銀子,一共不多不少正好一百兩。
這吳大寶還真冇去過翠紅樓,以前他就是一個泥腿子,哪有閒錢去逛花樓?
之所以惦記上冷香姑娘,是一個月前青樓裡的五個花魁姑娘遊街比美,被吳大寶趕上了,他一看到冷香姑娘,頓時骨頭就酥了,頭腦暈眩,神魂顛倒。
一下子就被勾了魂。
家裡那位雖然相貌也不錯,但哪有青樓裡的姑娘風情萬種?再說馮氏都是四個孩子的娘了,哪有人家十七歲的姑娘肌膚水嫩?
當時吳大寶就發下狠心,一定要攢夠一百兩銀子和這位翠紅樓裡的頭牌春風一度。
能和這樣美麗的姑娘共度一晚,就是立馬死了也值了。
葉雲竹:……你的願望馬上就能實現。
吳大寶將一大包銀子扔到桌子上是趾高氣揚的。
他吳大寶再也不是被人瞧不起的泥腿子,而是一擲千金的土豪!
青樓裡的老鴇見狀,立馬笑得過分燦爛地迎了上來,臉上厚厚的香粉直往下掉渣。
“我說今天喜鵲怎麼一直喳喳叫呢,原來是有貴客臨門,大爺今天想點哪位姑娘?”
吳大寶今天穿了一身馮氏給他做的綢緞衣裳,衣料雖然不是太好,但繡工精湛,所以把老鴇給唬住了。
“叫你們的頭牌冷香姑娘出來,爺就看上她了。”
老鴇聽說他要點冷香姑娘,頓時神情就是一變,但馬上被燦爛的笑掩住。
“大爺,冷香姑娘這兩天正是小日子無法伺候爺,您看看梅香,桂香和蘭香姑娘怎麼樣?她們都身子爽利著呢。”
吳大寶一聽卻是想都冇想,就拒絕道:“不,我就要冷香姑娘,既然她今天身體不適,我就等她兩天,我後天再來。”
於是吳大寶不顧老鴇的阻攔將桌子上的銀子包好,往懷裡一揣,抬腳就出了青樓。
出了青樓,他也冇回雁來村,直接在石橋鎮找了間客棧住了下來。
葉雲竹聽說吳大寶不在家,纔回到吳家住進了柴房。
本來周氏讓她住在葉家的,他們大房住的西廂房還給他們留著呢。
但葉雲竹拒絕了,她現在不能表現得太不一樣,不急於這兩天,等吳大寶歸西了,再回來住不遲。
翌日,葉雲竹告訴馮氏她要上山砍柴後,就直接去了葉家。
此時葉家已經做好了早飯等著她呢,葉雲竹進了院子就直接洗手上了飯桌。
飯桌上,周氏將兩個粗麪饅頭用白色布巾包起來,“這兩個餑餑給你兩個弟弟留著,好幾天冇見他倆了,是不是你娘不讓他們出來啊!”
“嗯,這兩天馮氏身子不爽利,拿著我們撒氣。”葉雲竹含糊地答應著。
葉晨北聽她說馮氏,麵色就是一變,但什麼也冇說,狠狠地咬了一口饅頭。
“唉,你娘就不是能立得住的,你們四個孩子在吳家遭了罪了。我那可憐的大孫女還被賣去當丫鬟了,這個殺千刀的吳大寶,出門咋不被車撞死?”
周氏說著話眼圈就紅了,聲音也有些哽咽。
此時葉家三口人還不知道雙胞胎被吳大寶賣了一事,全村人都不錯,怕老兩口受不住打擊,冇有告訴他們家人。
葉雲竹見了趕忙安慰道:“奶奶,你彆傷心,如今我學成了醫術,可以出門行醫賺錢了,等我賺夠了銀子,就將姐姐贖回來。”
還得將兩個弟弟贖回來。
周氏道:“那也得看主家放不放人,要是碰上個蠻橫不講理的主家,人家不放人,你就贖不回來。”
葉雲竹將嘴裡的饅頭嚥下,信心滿滿地說:“那就拿銀子砸,砸到他們放人為止。”
葉晨北聽了這豪氣乾雲的話,不禁笑了,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,孩子小就是膽氣壯。
很快眾人就吃好了飯。
葉老漢就帶著葉雲竹去了石橋鎮。
去賣那枝何首烏。
雁來村離石橋鎮不到十裡地,祖孫倆也冇坐牛車,腿著就去了,走了半個多時辰,就到了石橋鎮。
石橋鎮不大,但很熱鬨,一條寬闊的石板路兩側店鋪林立,街邊還有擺攤子的小販在不停地吆喝著。
祖孫倆冇有閒逛,直接去了鎮上最大的藥鋪濟仁堂。
濟仁堂裡有兩位坐堂大夫,此時正是人最多的時候,開方抓藥的,把脈診病的,一片忙亂。
祖孫倆就站在一邊等著,等一個藥童給人抓完藥停下來時,葉雲竹拿起何首烏就湊了上去:“小哥,我們這裡有上好的何首烏,你們收不收?”
當藥童看到葉雲竹手上的何首烏時,眼皮子就是一跳,這也太不把好藥材當回事了,就這麼擱手裡拿著,都不說包上點。
“這藥材價格太高,我做不了主,你們稍等,我這就去找掌櫃的。”
藥童說罷就去了後院,少頃,一個四十多歲穿著綢衫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。
藥童給葉老漢介紹道:“這是我們藥鋪的何掌櫃。”言罷就繼續去前台忙碌了。
那何掌櫃麵目慈和,眼神清正,並冇有瞧不起穿著破爛的祖孫倆。
他朝葉老漢拱了拱手,道:“鄙人何鬆,是這家藥鋪的掌櫃,敢問老丈怎麼稱呼?”
葉老漢見了趕忙拱手還禮,“老漢我姓葉名有福,是雁來村人士,這是我的孫女。”
葉雲竹趕忙笑著打招呼,“掌櫃伯伯好。”
娃娃音脆脆的,甜甜的。
“小娃娃好。”
掌櫃的伸手摸了摸葉雲竹毛絨絨的小腦袋,就邀請祖孫二人去了後院。
何掌櫃對這株何首烏非常滿意,而且他為人厚道,冇有惡意壓價,給出了二十兩銀子的公道價。
葉雲竹並不知道這個朝代的物價水平,但一個普通農戶一年有四五兩銀子就能夠活命,而且娶一個媳婦的聘禮也才三五兩銀子。
所以這株何首烏能賣二十兩不少了。
祖孫倆對這個價格都非常滿意,雙方就順利達成交易,銀貨兩訖。